- A+
中国内燃机工业发展110多年以来,经历了几个阶段。内燃机网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中国内燃机工业从1908年广州均和安机器厂制造成第一台煤气机开始,1915年广州协同和机器厂制造成第一台烧球式柴油机起至今已经有近百余年的历史,中国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内燃机工业创建阶段、发动机体系建设阶段和内燃机工业体系成形和发展阶段。
内燃机工业创建阶段从1908年到1957年。最先在上海由外国人带入汽车,并且把发动机也作为商品开始进入我国口岸,特别是在上海先后有20多个洋行推销英、法、德、美等国的30多种型号的发动机。由于发动机在性能上比蒸汽机优越,有市场需求,因此得到了推广和应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内燃机工业得到了回复和发展。上海柴油机厂试制成功110系列柴油机,天津、长春等地也相继有产品成功问世,到1957年全国发动机产量达到50万台,内燃机工业已初具规模。
1958~1966年,中国的内燃机工业发展迅速,农业机械部的成立对我国内燃机工业的规划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段时期中,上海柴油机厂试制成功了可与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农业机械、大电机等多种用途配套的135系列柴油机,它是我国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由小批量转化为大批量生产的第一个中小功率柴油机系列。在拖拉机与农用柴油机方面,1959年建成了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生产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与4125型柴油机。该厂从苏联引进了柴油机的先进技术。在农业机械部的领导下,有关工厂还先后研发了多种型号(165、175、195系列)的小型单杠农用柴油机,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
我国也研发了如12V180大功率柴油机及6250Z船舶与发电用的发动机。
近几十年,我国内燃机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工作。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全面管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等,我国的发动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减少汽车与发动机对日益短缺的石油燃料的依赖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国家鼓励发展代用清洁燃料汽车。
近期,在乘用车领域,国家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看似对内燃机领域的一大冲击。